融合自然的公共洗手間
小普陀公共洗手間
-環境脈絡
台南萬佛寺決定翻新位於台灣南部楠西區的寺廟花園-小普陀,以接納更多遊客並傳播推廣佛教。 其中一個首要的翻新項目是重建入口處的舊公共衛生間。
衛生間位於道路旁的邊坡之上,是遊客抵達後首先看到的設施之一。 場地被鬱鬱蔥蔥的綠色植物環繞,附近寺廟傳來的誦經聲縈繞在耳邊。 我們的提案希望可以在設施升級的同時,創造能與周邊寧靜的寺院環境相契合的空間體驗。
-設計拆解
為了順應所在山坡的邊界並與現有樹木相融合,廁所的平面形狀由兩個錯落的矩形組成,分別用於男廁和女廁。 兩個矩形在廁所正面圍出入口,在後方則圍合成一個小型植栽庭院,釋放更多的緩衝空間,並盡可能地減少對周圍植物的影響。
衛生間的每個設計元素都結合了美感和功能。 我們采用了一個不對稱的蝶形屋頂,其排水槽作為結構主軸落在中央隔牆頂端。 上揚的屋簷將天花板擡高,引入自然光和通風,同時呼應寺廟的傳統坡屋頂。 屋頂由兩排H型鋼樑支撐結構,每根樑上安裝有兩盞条形的LED燈,以此將燈光與結構無縫結合。
傳統的寺廟中常常將木質裝飾用於屏風和窗戶上,形成一種若隱若現的視覺屏障,我們從傳統建築中汲取靈感,在廁所外部包裹了一圈連續的水平木格柵來定義外立面。 木格柵固定在牆壁和柱子上,距離地面約400毫米,再提供必要的私密感同時,保持結構的輕盈。 木格柵外立面與寺廟花園的傳統美學相融合,將衛生間內的自然光和通風最大化。
為了呼應佛教花園的美感和禪意,我們通過造景設計,確保與寺廟花園的協調一致。 沿着女廁通道的一側佈置了一條線性卵石花園,在男廁部分,則是在後側木格柵圍合出的的小型庭院內植樹造景。 雨天時,雨水沿著蝶形屋頂的水槽流下,經雨鏈傾瀉入水甕中,進一步映襯了寺院寧靜的氛圍。 整個空間沉浸在鳥鳴、微風、祈禱聲和寺廟鐘聲中,將寺廟花園的寧靜體驗無縫延伸至每個角落
data
狀態 建成_2023
位置 台南
性質 公共洗手間
基地面積 130m²
建築面積 90m²
樓地板面積 79m²
結構 鋼構+磚牆(水泥完成面)
credit
總承包 廣域
結構 劉組
景觀 廣域
燈光 廣域
攝影 鍾懷寬
吳舒曼
項目主管 鍾懷寬
吳舒曼
media & press